• 您好,欢迎访问齐璜画院庄正个人画家!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中国水墨画之辨考

中国水墨画之辨考

分类:新闻中心
作者:admin
来源:
时间:2023-03-01
人气:409

中国水墨画之辨考

赵方方

回望传统-思辨

2006年结束了中国美术学院的本科学习,便一头扎进研习传统水墨画经典技法和其营造的文人雅致绘画语境中,自以为已经掌握了打开中国水墨画的技艺密码,并沉浸在微妙的笔墨变化所营造的雅致氛围之中,不加质疑,不会思考,不断锤炼“经典化”的笔墨结构,不知不觉便囿于传统情感格式的表述当中,成为活在当下的新“古人”,影响着我的生活(这个阶段还没有绘画自觉)。

转眼到了2011年,我考入山东艺术学院。南北文化的差异和教学观念的不同,让我一时陷入盲从无策的焦虑中。北方对传统和笔墨的认知与南方有着很大的分歧。中国美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这里曾经是南宋都城,经济富庶,文化兴盛,培育出众多文人墨家,为历代学人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和视觉财富。因此,传承无疑是地方史和当下浙江学人的使命。强大的传统技艺、隽永的经典文化裹挟着从事传统书画创作的艺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回避了现实生活感受,成为复刻传统经典的代言人而乐此不疲。这种创作状态,一直持续到我2011年到山艺读研时,才慢慢从中跳脱出来,站在新的历史和文化视角回望从艺之路,在更加客观理性的思辨中开启中国水墨画的新征程。

走向当代-趋新

作为文化礼仪之邦、孔孟之乡的山东,其文化的多元和观念的开放,让学人在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上路径多元,视野开阔。海南无线对讲机

2011年我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沈光伟工作室,导师沈先生早年旅居国外,从事油画创作,后来回到国内,以西学介入中国水墨的探索,观念意识新颖,画面具有一种似是而非的传统,呈现出一种被消化过的传统精神描绘下的当代审美,与以往“以传统制式之笔墨呈现经典范式之绝学”的样式,存在着区别。刚入山艺之初,文化环境的改变,教学理念的异化,让我在读研之初变的焦虑和不知所措。在沈先生的影响下,我慢慢平静下来,进入理性的思考阶段,后来陆续结交了美院的岳海波老师、党震老师、孙磊老师和刘琦等一些在水墨画创作的探索上有着个性鲜明创新意识的良师益友,思想有种更新迭代的感觉。不破不立,也就义无反顾地加入所谓“新水墨”的探索洪流中。转眼到今天,也有十年了。现在看来,这种探险,恰恰是从时间的虫洞中更好地审视传统,更加深刻地解读、补充和转译传统,是十分必要的举动。

在这十年里,我有意把传统经典搁置一边,大量地观看和阅读西方的美术作品和美术学理论,以辩证的视角审视我所热爱的中国水墨画创作。

中国水墨以水承载天然的墨在宣纸上演绎被文学化的自然世界,其生成的文化背景与中国传统的玄学道家文化息息相关。独特的文化观使得中国水墨画无论在材料的选择、图像的构成还是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有别于西方绘画,从而形成极具东方审美风范的视觉艺术。尤其唐以后,大量的文人介入水墨画的创作,加之与书法的联姻,使中国水墨的品评标准转换为以书入画、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其意境表达渐渐沦为文人谴兴怡情,彰显个人情怀的小我境地。这种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经典化的绘画理念和创作方式不断凝练,以一种程式化的水墨样式传承至今。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再到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本土的文化土壤和生态环境已经发生太多的改变,水墨画的制造和品评标准一定有其文化的时效性。今天的水墨艺术一定会有与之相匹配的图像记忆,他的意义就在于记录、呈现这个时代的同时,成为新的传统流传下去,具备新的文化属性,时代审美和哲学思辨。

水墨的文化基因早已写入中国人的血脉与信仰之中,中国人无法回避对它的情感,因此,没有必要刻意强调它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我们能做的就是以谨慎客观理性的反思姿态,站在世界美术史和文化的高度,以多维的思考方式和哲学判断,回炉到中国经典文化庇护下的水墨世界,重新审视水墨与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真正找到水墨介入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齐璜画院


·上篇:草泥乡里——齐白石笔下的水族意趣
·下篇:齐白石笔下的蔬果情愫